时间:2023/3/1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02:07

红网时刻记者田园通讯员龙寿兵李学夫湘西报道

层峦叠翠间点缀着村庄,古树环抱着老屋,屋顶上冒着袅袅炊烟,石板街巷里三两游人穿行,偶有几间小铺贩卖着农家特色产品。这是近日记者走访湘西州传统村落所见到的景象。

墨戎苗寨。

目前,湘西州共有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年以来,湘西州围绕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着力开展了特色民居保护与整治、农村环境综合连片整治等一系列基础性工作,投入万元,已经打造精品传统村落15个。越来越多曾经凋敝破败但有着厚重历史的传统村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成为乡愁的寄托地。

保护传统村落让乡村留住乡愁

走进古丈县龙鼻嘴村,青瓦木屋和古朴厚重的木制吊脚楼鳞次栉比、层层叠叠、依山随势而筑,青石板路隐没其中,龙鼻河护村而过,这个传统古村落还有个美丽的名字叫墨戎苗寨,在苗语中意为“有龙的地方”。地处吉首、保靖、古丈三县(市)交界处,是一个典型的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村。

一进村,我们走过牌楼、穿过风雨长廊,攀过石板路,来到一座“乖乖楼”。龙鼻嘴村支书文体富介绍,“乖乖楼”是苗家姑娘出嫁的闺房,现在全村仅有3座,用来供游客体验苗家婚俗。

墨戎苗寨层层叠叠的青瓦木屋。

记者在苗寨穿行,感受一座古村的气息。走进一家院子,可以清晰看到楼宇间的雕花和穿斗式木构架的吊脚楼。“我这栋房子有一百多年历史了,现在还保护得很好。”村民石元望说起自己的房子脸上洋溢着自豪。他说,房子一楼已经租给旅游公司用来做招待游客的茶室。老房子就坐落在这里,每年收益元,其中包括一楼租金元以及房屋修护补贴元。

文体富说,近年来,墨戎苗寨全力保护村落建筑以及各项基础设施,新建房严格按照原风格修建,政府给予每平方六百元补贴。苗寨先后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荣誉。

竹山村。

而在凤凰县竹山村又是另一番风景,青瓦黄墙,鸡鸣犬吠,绿树成荫,苗家阿婆正在织布、豆腐坊里飘出香气……在绵延的武陵山脉里,这个纯苗族聚居村自明代开始,便承载了人们浓浓的乡愁。

竹山村支书龙求等说,现在村子已经是热门景区了,路修好了,环境好了,还有了公共厕所和停车场,整个村子都“活”起来了。

据了解,竹山村是一个纯苗族聚居村、移民村和深度贫困村,是湘西地区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年以来,政府多次召开保护传统村落会议,坚持文旅扶贫路线,激活乡村内生动力。龙求等说,政府规定不能修建楼房,新修房要按照传统村落风格进行。

凤凰县住建局驻竹山村工作队队长吴卓介绍,对于传统村落维护,给与每户维修基金3.8万元,并投资万元修建94盏路灯、m2的青石板,和50米仿古木栏杆。同时对乡村水、电、路进行全部完善,村子一改往日破败形象。

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湘西片区传统村落保护,通过政策资金的扶持,改善了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湘西州着力打造出十八洞、老司城、双凤、惹巴拉、竹山、默戎、翁草等一批环境优美、生态秀美、民风淳美、社会和美的美丽乡村以及活态传承的传统村落。

让沿袭近千年的古村落得以保护,即将黯淡凋零的村庄重新被激活,一村一舍、一餐一饮、一草一木都在唤醒着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柔软,成为乡愁的理想栖息地。

传承传统文化让世界听见民族的声音

每一座传统村落都有着独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乡土文化,湘西州传统村落保留着湘西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原生态特色,价值高真。土家吊脚楼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摆手舞被称为“土家族文化的活化石”;苗族织锦被称为织锦“活化石”,苗族服饰被誉为“无字史书”和“穿在身上的历史”。

竹山村青瓦黄墙传统老房子。

在竹山村,春种、秋收、打花带、磨豆腐等活动放眼可见。这些正在逐渐消失的农耕文明和非遗文化因为传统村落保护而重新被点燃。凤凰县旅投公司常务副总杨红燕说,竹山是一个有五百多年历史的传统石头寨子,本身就是一处景观,用好古建筑的外围风貌,还需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自年公司成立以来,竹山村打造了爱在竹山沉浸式体验景区,深度挖掘苗族优秀文化,农耕文化、生活习俗、非遗传统、苗族婚俗等活动深受游客喜爱。

而在古丈县墨戎苗寨,苗族银饰、苗绣、拦门酒、苗族婚嫁等文化习俗也成为游客所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shouzx.com/jssls/1318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