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3/2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多想和从前一样/牵你温暖手掌/可是你不在我身旁/托清风捎去安康……”——筷子兄弟《父亲》

几乎每个人看到这几句歌词,都会下意识打着节拍跟着哼唱,很少有人不会被这首歌打动。而在这首歌出现之前,崔京浩唱的“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那首歌,唱出了所有人心目中的父亲形象。

父亲就像是一座巍峨的山,让孩子能够安心地依靠,所以历来赞美父亲的艺术作品很多,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曲外,文字也是记录父亲的一种方式。

说起赞美父亲的文学作品,大家最深刻的大概就是朱自清先生的那篇《背影》了。朱爸爸不顾自己的年纪和身体,执意要翻过月台去给儿子买橘子的小事深深感动了一代读者。

但是很多读者可能并不知道,朱自清与父亲的关系并不好,甚至连描写父子情深的这篇《背影》发表后,还是一位本家兄弟拿给父亲看的。

不过同为文化名人,易中天教授写的父亲一文里,特别用一个小标题严师慈父讲了一些父亲的往事,父子关系之融洽可见一斑。

易中天和老父

良师慈父易庭源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我父亲是好老师。其实,父亲也是好父亲。”对于父亲,易中天教授在文中毫不吝啬溢美之词。他在文末特地讲了几件小事,让父亲的良师慈父形象一下子立体起来。

在他小时候,有一天因为调皮捣蛋一头摔在了煤油灯上面,脑袋上顿时血流如注。这一变故突然吓坏了父亲,顾不医院跑,医院要过一段难走的铁路,父亲一刻也没医院,一路上把脚磨破了都不知道。

就是这样一件普通的小事,在儿子易中天心里却有着特殊的记忆。

“这样的故事,我们三兄弟每人都能讲出很多。”易中天一共兄弟三人,他是家中长子,父亲易庭源出生于年,正是五四运动爆发的那一年。

易中天

易家一门是当地有名的书香门第,易中天的祖父易思麟老人一共育有11个孩子,易庭源在家排行第六。

易思麟原本是民国政府的一个代理县长,但却接受不了当时流行的官场潜规则,于是潇洒挂冠而去,自学医术来治病救人。

易庭源考上厦门大学中文系是在年,当时正值抗战打得最激烈的时期,要从湖南去厦门的路上花费甚多,家中无法为他筹足盘缠,再加上当时路上极不安全,权衡之下他不得不放弃了远赴厦门的求学之路,就近上了当时设在湖南所里(今湖南吉首)的国立商学院。

易中天教授选择去厦大中文系教书,大概是为了圆父亲一个未竟的心愿。他们兄弟三人,一个在高校,一个在央企,一个政府,分别处于不同的领域,却取得了同样优异的成绩,这一切都离不开父亲易庭源的教导。

易庭源自从上了湖南所里的国立商学院,从此便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会计学。他从国立商学院毕业以后,便走上了讲台教授会计学,直到退休。

数十年的教学生涯,易庭源完整地保留着每一期学生的点名册和成绩单,只要有老学生过来看望他,他都会翻出那些早已泛黄的纸张,与学生一起忆往昔,师生关系十分之好。

易庭源

资金运动会计理论

作为一名老师,易庭源是学生心目中公认的好老师。但是在他学生时期,并不是一位常规意义上的“好”学生。

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易庭源十分不满老师的教学方式,他认为老师应该把会计原理通晓明白地给学生讲得心服口服才行,而不是学校老师那种逼着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于是他认为,现有的会计原理既然解释不听,那么一定是有问题的。

为了解决自己的疑惑,大学四年他翻遍了图书馆所有相关的文献资料,最后在德国会计学家巴比等人学说中得到了启示,就是要以“动态论”来代替一直以来的“平衡论”。

易中天全家福

大学毕业后,易庭源又受到了马恩思想的影响,于是在政治经济学和唯物辩证法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理论——资金运动会计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战略会计学”。

这一学说主要是按照收入、成本两条线,编制资金运动总账,创立了一种新的复式记账原则,从而反映出价值与使用价值之间的矛盾。但是这一学说本身是极其抽象的,在其指导下的会计处理无法准确反映出会计六大要素的变化。

而在当时,借贷记账法已经十分成熟,逐渐成为会计界的共识。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三资企业进入中国后,要求采用西方现代会计理论,于是中国颁布了以西方现代会计理论为理论基础的《企业会计准则》,此后资金运动会计理论便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易中天

留得生前身后名

虽然易庭源教授早已辞世,且他所创立的资金运动会计理论也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他的师德却以另外一种方式永远留在了生前任教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年时,易庭源教授在九十岁高龄做了一个决定,他决定百年之后不给儿孙留遗产,而要把自己所有的资产都捐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会计系,以此为基础设立奖学金来奖励品学兼优的会计学子,从而促进会计学的发展。

既然父亲有此宏愿,易中天夫妇便极力成全父亲的心愿。就在当年,他们便把给父亲准备的十万元寿金捐给了学校,在会计学院设立了以父亲名字命名的“易庭源奖学金”,每年拿出一万元来奖励会计学院5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易庭源教授与学生合影

易庭源教授与世长辞后,易家兄弟又为“易庭源奖学金”基金追加了十二万元捐资。直到年,该基金已经正常运转了十个年头,累计奖励了会计学院的50名会计学子。

这一年,易家兄弟将父亲在首义校区的一套房屋产权移交给学校,房屋运营所得收入将会补充到奖学金基金中,这将使得“易庭源奖学金”可以永续存在。

而易庭源做这一决定的初衷,都是源于他与自己老师之间那朴素的师生关系。

易庭源是刘炳炎老先生的学生,他们俩一个主张“平衡论”一个主张“动态论”,虽然学术主张各不相同,但是两人的师生关系却十分之好。

易中天说,每到逢年过节,父亲都会带他去看望太老师。甚至有一次,他要从新疆回家探亲,要返疆的时候却没钱买火车票,还是父亲写信给太老师借钱的。

当时父亲在特殊时期被下放到了农村,他就拿着父亲的信找到了刘炳炎老师家,太老师不仅按父亲信中所说把钱如数借给了他,而特地设了一桌家宴来招待他。

那个年代的师生关系真的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以老师对学生的爱真的是爱生如子。在这些老教授的心目中,学问与真理,人情与道义,都比金钱更重要。所以即便是他们自己过得清贫,也要坚持资助优异的学生完成学业。

易庭源

做一点对人类有益的事情

像易庭源教授这样,出于对真理的热爱,愿意将自己的一切献给母校的行为,在我国教育史上并不乏其人。

但像易家三兄弟这样,愿意在父亲死后依然不断地给基金补充资金,继续维护父亲身后荣誉的人,着实不多。

当年国学大师季羡林身故后,他曾签字捐献给北京大学的遗产捐赠书就受到了儿子季承的质疑。

季承与北大关于季老遗产的纠纷,一度成为当时最热门的新闻。这个官司一打就是数年,使得季老去世后被人议论最多的便是这个遗产风波。

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大概是因为季承与父亲的关系本身就不够好,季羡林在季承不到三个月时就远赴德国留学,一去就是数十年,二人之间感情很淡漠。

易中天

而易庭源与三个儿子的关系十分亲密,身故之后儿子儿媳会一再维护父亲的基金就在情理之中了。

而父子关系之所以可以这么融洽,当然离不开家里最重要的母亲了。而易庭源与妻子周树奇的结合,是基于双方互相了解的基础上,自由恋爱而走到一起的,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

周树奇在晚年的时候,因颅内长有肿瘤而不得不常年卧床不起,是易庭源亲自承担了所有的护理工作,他亲自动手记录妻子每天的饮食和服药情况,从来不让子女插手,因为觉得他们肯定会做不好。

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周树奇在床上平稳地度过了十年时光,且没有任何并发症。

但是最终周树奇还是先一步离他而去了,易庭源曾经十分遗憾地说,如果她能够活到看到儿子易中天如日中天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她会更加高兴的。

易庭源在去世之前并没有留下什么遗言,但是家人在整理遗物时看到他的桌子上有一堆纸,上面写着一句话:“每一天,都要做一点点,对人类有益的事情。”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shouzx.com/jssls/14040.html
------分隔线----------------------------